安徽援藏助力高原首例“心”技术
——市人民医院顺利实施零射线电刀穿刺房间隔技术成功治疗心律失常患者
近日,市人民医院在安徽省第十一批“组团式”援藏医疗队的技术支持下,在心律失常介入手术领域实现新突破。心脑血管内科单日成功开展两例心腔内超声(ICE)指导下零射线房颤射频消融术,手术过程中应用的电刀穿刺房间隔技术在西藏自治区内首次落地,标志着西藏心律失常介入治疗迈入“精准化、无辐射、低痛苦”的全新阶段。

在手术前期,市人民医院多次组织召开专题协调会,确保手术所需设备、场地和人员配置到位,为医疗团队创造了最佳的手术条件。此次手术由安徽省蚌埠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汤阳副主任医师担任主刀,并在“医-护-技”协同与“援藏专家带教、本地团队实操”的高效模式下顺利完成。

“房颤治疗关键在于‘精准定位’与‘安全微创’。传统射频消融术依赖X射线,存在辐射风险,且术前经食管超声易引起患者不适。电刀穿刺房间隔技术结合心腔内超声指导,通过三维建模精准呈现解剖结构,实时监测心包情况,避免严重并发症,提升穿刺成功率。同时,零射线的射频消融术还能让孕妇、儿童、肾功能不全等一些特殊人群免于辐射和造影剂的危害,从而安全地接受治疗,术后患者也恢复得更快。”安徽省蚌埠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汤阳副主任医师介绍道。

高原地区房颤作为常见心律失常疾病,以往因医疗资源有限,患者多依赖药物控制病情,或因畏惧传统手术的射线风险与痛苦而延误治疗,进而增加心衰和脑卒中风险,技术瓶颈的突破成为本地医疗团队的迫切需求。

此次房颤射频消融手术的成功,不仅填补了市人民医院在此项技术上的空白,更通过“边手术、边带教”模式培养了本地医疗骨干;过去复杂房颤患者需转诊内地,如今本地医疗团队已初步掌握心腔内超声操作、三维建模等核心技术,未来此类手术有望实现常态化开展,让“家门口享专家级医疗”成为常态。

“全程参与房颤手术后,我学到了先进的诊疗技术与思路。汤阳主任的精湛操作与风险处置让我受益匪浅,我也掌握了心腔内超声、三维建模等技能,以后面对复杂患者我更有信心了。后续我将继续跟随援藏专家深入学习,争取早日独立开展房颤射频消融手术,并与同事共享所学,共同提升医院相关诊疗水平,更好地服务患者。”市人民医院匡涛主治医师说。
“我是两年前查出房颤的,这两年一直在通过药物治疗,但是效果不怎么好。原先来市人民医院是想办转院证明,去成都治疗的,结果听说安徽省援藏医疗队能做房颤手术,我就决定在市人民医院做手术了。手术之后,医生说我心跳恢复正常了,现在身上也不难受了。最省心的是不用大老远跑到内地治疗,在家门口就能治好病,真的太好了!”患者格桑次仁高兴地说。

作为安徽省组团式援藏“传帮带”机制的生动体现,此次手术的成功,同时也标志着市人民医院学科建设迈上新台阶。援藏医疗资源与本地技术力量的深度结合,以及电刀穿刺房间隔等先进技术的不断普及,将推动西藏心血管疾病诊疗水平稳步提高,为高原群众的健康构建起更为坚实的守护屏障。
中央部门网站
西藏自治区部门网站
山南市相关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