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山南要闻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实施"四大工程" 助力乡村振兴

发布时间:2025-10-10 作者:记者 益西旺姆 来源:山南报

近日,记者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了解到,今年以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将职业技能培训作为提升就业竞争力的根本举措,深入12县(区、市)开展调研,结合产业规划、企业需求和群众意愿科学制定培训计划,为“四大工程”实施奠定坚实基础。

实施“启明星”工程,精准对接培训需求,构建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的技能培训体系。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紧扣市场需求,重点向乡村振兴、重大项目、产业发展三大领域倾斜。各培训机构根据精准画像优化课程设置与师资配置,全年计划培训1万人次,真正实现“按需施教、靶向培养”的培训新格局。今年以来,已累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229期,培训学员7227人次,内容覆盖家政服务、民族手工艺、建筑施工、乡村旅游等多个领域,确保培训内容与就业岗位高度匹配。

推进“铸剑”工程,创新培训模式,以“订单定向”培训推动高质量就业。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通过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推广“订单式”“定向式”培训,实现“培训即签约、结业即上岗”的无缝衔接。今年以来,完成“订单定向”及中高级技能培训2031人次,就业转化率高达93.8%;针对边境县群众开展技能培训2410人次,超额完成自治区任务。新增无人机操作、网络直播等新兴职业培训,累计培训198人,为培育新业态技能人才奠定基础。同时推行“送培入村”与“以工代训”相结合,帮助农牧民在真实场景中提升实操能力。

运用“鹰眼”工程,强化全程监管,保障培训质量与资金安全双到位。为强化培训机构监管,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将年检与日常检查深度融合,构建动态监管机制,对机构的师资配备、设施安全、教学质量等关键环节实施全流程督导。针对检查中发现问题的机构,采取阶梯式处置措施;同时,严格开展资金审核,对不符合规范的培训项目坚决不予补贴,保障资金使用既规范又高效。通过定期开展实地检查,同步建立问题清单与整改台账,确保监管职责落到实处,形成闭环管理。

依托“铸印”工程,完善技能认证体系,打造“山南技工”品牌。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坚持“质量第一、标准先行”,对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实施全流程严格监管。今年以来,组织职业技能等级认定62场,评价2143人,合格率稳定在95%以上,超额完成自治区目标。充分发挥社会化鉴定机构作用,要求承训机构在结业一周内组织第三方鉴定,确保评价实效与公信力。对合格学员及时颁发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推动持证上岗制度落实。

“四大工程”协同发力成效显著,为我市乡村振兴注入持续动力。截至目前,通过系统化培训,已有7227名农牧民掌握新技能,其中1858人获得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证书,实现“订单定向”稳定就业1262人。这套涵盖需求调研、模式创新、质量监管、成果认证的全链条工作体系,不仅有效提升了农牧民就业质量,更塑造出具有地域特色的“山南技工”品牌,为区域产业发展提供坚实人才支撑,形成技能提升与增收致富的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