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一部讲述黑颈鹤夫妇育雏故事的短视频作品《动物不会说话,我为它们发言》获得广泛关注和好评,荣获“扎西德勒”第五届西藏网络影像节短视频单元最佳人气奖。
短视频作者次成塔青,是色林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一名野保员,同时也是2024年第一季度“中国好人榜”敬业奉献好人、第十批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
3分38秒的视频中,次成塔青用镜头记录了黑颈鹤“情侣”从相识、求偶再到孵蛋、育雏的一幕幕精彩瞬间。引吭高歌、鹤舞翩跹,一对成年黑颈鹤相恋的那一刻,惊艳了时光;破壳而出、温暖依偎,一只黑颈鹤雏鸟诞生的一刹那,温柔了岁月。
色林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西部片区大部分位于申扎县境内。在次成塔青眼中,这片海拔超过4500米的湿地、草原、湖泊并不是“生命禁区”,而是“生灵乐园”。每年三四月,黑颈鹤会成群结队地从雅江河谷等地一路飞向藏北高原,寻找一片心仪的湿地,栖息繁衍,冬天来临前再飞往越冬地。
记者从申扎县自然资源和林业草原局了解到,在相关单位部门、野保队伍、广大群众共同的努力下,近年来,色林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数量呈持续增长趋势,黑颈鹤数量由2003年的不足1000只增长到现在的1600只左右,藏羚羊由1万只增长到现在的3万只以上。申扎县每年成功救助雪豹、藏羚羊、藏原羚、狼、黑颈鹤、斑头雁、秃鹫等各类野生动物达20余头(只、匹)。
“参加工作以来,我参与救助的受伤野生动物累计达40多只。”次成塔青自豪地说。
目前,申扎县根据野生动物分布情况安排了42名野保员,开展各项野生动物保护工作任务。出生于1988年的次成塔青2009年加入野保员队伍,已经在这个岗位上坚守了16年。
一辆摩托车、一架望远镜、一个干粮袋、一册记录本,巡护、喂食、救助、观测、宣传……次成塔青十几年如一日,每天都在路上,每天的平均巡护里程超过200公里。有些摩托车无法抵达的地方,还需要步行巡护。
对于巡护的重点点位和时间段,次成塔青如数家珍:“错鄂湖鸟岛有70多种鸟,买巴乡鲁确塘草原有7000多只藏羚羊……5月是黑颈鹤产蛋孵化、抚育雏鸟的季节,6月是藏羚羊产仔的季节,12月是藏羚羊交配期。”
常年与野生动物打交道,经常要面对难以预料的危险。
2015年夏天的一个深夜,次成塔青接到一个紧急电话:一只雪豹闯进牧民羊圈,咬死了多只羊。他第一时间把情况向有关部门汇报,随即连夜驱车1个多小时赶往事发地,协助处理善后事宜,并成功把雪豹带回救助站。
“第二天我们把雪豹带到野外放生,就在我打开笼子的时候,雪豹突然咬住了我的右手,直接把手掌咬穿了,后来到医院缝了6针。”次成塔青伸出至今仍留有伤疤的手,笑着说道。
对次成塔青来说,这道铭刻在血肉上的印记,既是见证初心的“荣誉勋章”,也是接续奋斗的“催征号角”,时刻提醒他,在提高保护意识的同时,也要怀揣敬畏之心,了解和尊重动物习性,这样才能更好地做到人与动物和谐共生。
“做好野保员工作,其实需要很多专业知识。我们除了积极参加上级部门定期安排的培训,还会利用休息时间查资料、多请教。”如今,次成塔青已是队里的救助专家。
2024年9月,申扎县从全县42名野保员中抽调7名骨干队员,成立了“雪之傲影”团队,次成塔青担任队长,为雪豹的生存与繁衍保驾护航。“现在野生动物监测设备也好了,队伍专门配备了夜视望远镜、红外相机、无人机等。”次成塔青告诉记者。
眼下,次成塔青和野保队员们还承担着宣传宣讲工作,不厌其烦地向牧民群众和广大游客讲述生态环境保护政策知识,引导大家共同参与到野生动物保护中来。
“这正是我做短视频的初衷。”次成塔青说,“我想通过短视频的方式,为动物发言,为生态代言,让大家‘沉浸式’感受大自然的壮美和生命的律动,唤起更多人的生态保护意识。”
中央部门网站
西藏自治区部门网站
山南市相关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