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区内要闻

把政策红利转化成发展动力 ——山南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见闻录

发布时间:2025-04-29 作者: 来源:西藏日报

在山南市,优化营商环境不仅是政策文件中的热词,更是民营企业主们口中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从政务服务的“加速度”到金融活水的“解难渴”,从税费优惠的“及时雨”到人才培育的“强支撑”,从个体户到龙头企业,从政务服务到法治保障,山南市以一系列“实招”为民营企业破难题、增信心,以“靶向发力”的姿态,把政策红利转化为企业发展的动力。

政务服务“加速度”

在山南市政务服务中心的市场监管部门窗口,商户卓嘎带着资料前来办理营业执照。过去办证要跑四五趟、等三四天,如今,窗口工作人员李能超仅用15分钟便帮她完成了全流程。

“材料简化了,还能线上申请,连银行网点都能代办!”卓嘎感叹道。这样的效率得益于山南市深化“放管服”改革:高频事项材料减少了10%,办理时限压减68.7%,个体智能审批一体机实现“5分钟出证”。

在隆子县,次仁央宗通过首台个体智能审批一体机自助办理了营业执照。插入身份证、人脸识别、系统审核一气呵成,全程无需纸质材料。隆子县市场监管局副局长米玛措姆介绍说,偏远乡镇还能享受上门办证服务,真正实现了“群众少跑腿,数据多跑路”。

税费优惠“及时雨”

在措美县哲古镇当热雍错农畜产品加工销售专业合作社内,酥油和奶渣的香气弥漫在空气中。合作社负责人扎西见参回忆,过去农户分散经营效益低,成立合作社后,税务部门主动上门送政策。“‘一产业一清单,一企业一管家’的服务模式,让我们第一时间享受到涉农税费优惠。”合作社不仅减免了税费,还通过“雅砻e税”平台在线办理业务,省时又省力。

走进隆子县玉麦湘标准化养殖基地,黑藏猪幼崽三五成群聚在一起,正在争先恐后地抢食。这些黑色的小家伙是带动当地群众增收的宝贝。

该养殖基地的藏香猪产业同样受益于政策红利。基地负责人黄煜宸说,政府不仅免除了税费,还协助解决猪圈保温难题,并提供土地和人才支持。如今,基地年出栏藏香猪近6000头,二期项目投产后规模将扩大至3万头,成为当地乡村振兴的标杆项目。

金融活水“解难渴”

山南市创新推出“行长访厂长”金融顾问活动,农行山南分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增速达36.11%。2024年以来,该行通过“纳税e贷”“抵押e贷”等线上产品,累计发放贷款6.37亿元,惠及1794户小微企业。某五金店老板马销路麻说:“以前贷款门槛高,现在银行主动上门对接,解决了资金周转难题。”

此外,政府还为47家民企提供200万元贷款贴息,撬动涉企贷款10.65亿元,并落地140个民企项目,到位资金增长55.6%。

人才法治“双护航”

山南市人社局通过“万企兴万村”“百企联百村”行动,开发农牧民转移就业岗位3100个,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80人。同时,社保服务大厅设立老年人“绿色通道”,上门发放社保卡200余张,并推出根治欠薪维权二维码,劳动者扫码即可投诉。

在法治环境上,山南市严厉打击就业歧视、虚假招聘等违法行为,评定守法诚信企业A级12家,追回重复领取养老待遇5.15万元,营造了公平透明的市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