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工作动态

市发改委持续提升信用应用质效

发布时间:2024-12-25 作者:记者 梁秋 来源:山南报

市发改委:深化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持续提升信用应用质效

今年以来,市发改委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和自治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部署,以“筑信成城,用信强市”为导向,持续深化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聚焦筑牢信用建设基础,创新打造信用管理机制,运用信用专业化机制,构建全方位诚信宣传矩阵,营造全市诚实守信氛围,为打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营商环境提供信用支撑。

根据国家公共信用和空间地理信息中心近日发布的全国城市信用状况监测排名,山南市连续11个月在自治区地级城市中位居第一,创2016年国家开展监测以来在全国最高排名。

筑牢信用建设“基础桩” 推进信用信息归集共享

通过建立信用信息归集、“双公示”通报、信用分级分类监管、诚信文化宣传等工作机制,为顺利开展全市信用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自治区地市中率先制定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专项提升方案和任务清单,提出6方面16条重点任务和37项具体内容,进一步压实工作责任。构建常态化业务培训机制,开展信用工作专题培训,显著提高信用工作人员业务水平。

依托自治区统建的信用信息管理系统及融资信用服务平台,通过“1+12+N”信用信息归集机制,将企业经营、水电费、“五险一金”、税务、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荣誉信息和严重失信等海量数据,嵌入到自治区统建的信用信息管理系统及融资信用服务平台,实现涉企数据全面共享,助力解决各类涉企数据分散的问题。今年以来实现行政许可、行政处罚信息归集7295条,同比增加226%。同时,企业纳税信息累计归集完成9.8万余条,实现企业全覆盖,存续企业登记注册信息首次实现全量归集,并首次实现水费、行政奖励、行政监督检查、行政确认等信用信息归集共享。

创新推行信用承诺制度 强化信用分级分类监管

积极探索信用承诺在行政审批领域应用,明确容缺受理信用承诺适用范围,实行宽进严管,全面提高审批效率。将“告知承诺、容缺受理”应用到市场准入、工程建设等多个领域的高频政务服务事项服务流程,简化企业审批程序。截至10月,归集市场监管领域信用承诺应用数据3.4万余条,实现信用承诺信息在跨部门市场监管中的实时共享。

聚焦重点领域,开展信用分级分类监管,有效提升政务监管效能。制定《山南市关于运用国家公共信用综合评价结果开展信用监管的实施方案》,明确在30个重点领域运用国家推送的公共信用综合评价结果开展信用监管。截至12月,市发改委、财政局、交通局等14个部门在政府采购、交通运输等20个重点领域应用国家推送的企业公共信用信息综合评价结果开展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同时将信用分级分类监管与“双随机、一公开”检查相结合,做到精准监管、有效监管、公正监管。今年全市各级各部门开展抽查14次,涵盖55家企业,有效提升了抽查的精准性。

优化融资信用服务环境 加强诚信宣传教育力度

全面落实国家、自治区推进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发展的部署要求,把政策从“纸面”落到“地面”,有效解决中小微企业受制于规模较小、信用记录不完善、抵押物不足等原因导致无法从银行获得足够的资金支持等问题。依托自治区统建的融资信用服务平台,深入各县区,为30余家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就促进中小微企业融资的相关政策、平台建立的意义和使用方法进行答疑解惑,助力企业及时了解政策要求和获贷途径。同时,建立以政府引导、部门协同、金融机构参与的促进中小微企业融资工作机制,以线上高效开展对接,线下精准调度推进的工作模式,精准掌握小微企业融资需求,合力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为全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在1个月内,累计走访小微经营主体2246户,授信54户,发放贷款5583.99万元。

创新宣传形式、加大宣传力度,不断增强社会各界诚实守信意识。依托“3·15消费者权益日”“普法宣传日”“公民道德宣传日”“个体工商户服务月”等时间节点,通过进企业、进社区、进校园等方式,面向企业、社区群众、大中小学生等不同群体,开展各类诚信主题宣传教育活动,营造诚实守信的良好社会氛围。

下一步,市发改委将充分发挥全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牵头部门协调、督促、指导作用,规范高效开展我市信用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推动我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