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各县动态

隆子县多举措点燃农牧民增收新引擎

发布时间:2025-11-17 作者:记者 益西旺姆 来源:山南报

今年以来,隆子县紧扣中央、自治区“三农”工作部署,以“让农牧民的口袋更鼓、笑容更多”为核心目标,统筹推进产业升级、就业拓展、政策兜底等14条增收措施,以清单化管理、项目化推进的方式狠抓落实,让高原乡村处处涌动着增收的热潮。

在洛旦农畜产品加工合作社的黑青稞加工厂房里,机器轰鸣,工人们正忙着打包今年的新青稞。“过去青稞直接卖,一斤才2.5元,现在加工成糌粑或方便食品,一斤能卖到4元以上。”热荣乡才麦村村民洛桑论珠笑着说。县里从种植到加工全程扶持,让他家的收入比去年明显增加。

依托资源禀赋,隆子县建设黑青稞良种示范基地4300亩、提纯复壮原种田4亩及2个农业科技示范基地,推动农畜产品进机关食堂、进展销会。今年以来,全县开展8次展销及促消费活动,带动消费2345.59万元;23家机关食堂购买农畜产品255.15万元。黑青稞、黑白花奶牛、黑藏香猪、黑藏鸡等“四黑”产业全面提质,黑青稞种植面积从1.3万亩扩展到3.1万亩,聂雄奶牛场存栏890头,玉麦乡养猪基地存栏4900头。今年,这些产业已为群众分红316.5万元,比去年增加80余万元。

新兴产业同样为增收添劲。玉麦乡致富带头人洛桑罗布不仅自主开办民宿,还带动乡里10多户发展旅游接待。今年夏天,他家民宿几乎天天满房,月收入突破2万元,同比增长近一倍。国庆假期,扎日镇精品民宿老板娘卓嘎忙得不亦乐乎:“游客多的时候,一天就能赚上几千元,比去年好多了。”今年,全县44户民宿完成星级改造,旅游旺季扎日镇70%群众参与旅游服务,人均月增收1.6万元。

在推动产业发展的同时,隆子县坚持“富脑袋”与“富口袋”并重,发放山南市隆子县促进农牧民增收相关宣传资料200余份,组织宣讲108场次,覆盖群众2万余人次。每年还拿出30万元设立增收激励资金,表彰先进集体和个人,形成“以奖促干、以优带面”的长效机制。

就业是增收的重要支撑。今年,全县2802人次参与812.7公里公路养护,获得劳务报酬69.3万元;96名群众赴区外务工,兑现路费补贴63.15万元、务工补贴26.64万元。此外,5个以工代赈项目发放劳务报酬627万元,让1145名群众人均增收5475元;实施人大票决制、人畜分离等以工代赈模式项目30个,总投资4185.5万元,向5016名群众发放劳务报酬1256万元。

截至目前,14条增收措施中11条已落实,2条正在稳步推进,1条将于年底或明年初完成,累计投入资金1884.52万元。全县已兑现各类惠民资金2.2亿元,让农牧民群众切实感受到“政策红利”的温暖。

如今的隆子县,田间青稞飘香,民宿庭院笑声不断,加工车间机器轰鸣——一项项实打实的举措,正在高原大地上生动演绎着农牧民群众的增收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