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人民团体工作

克麦社区的“幸福答卷”里藏着他们的实干身影

发布时间:2025-10-11 作者:记者 次旦卓嘎 漆彩兰 尉杰 来源:山南报

秋意浸润乃东区昌珠镇克麦社区的土地,连片的玉米田长势喜人,暖阳下老人们围坐唠嗑满是惬意——这幅温暖的乡村图景,藏着第十四批驻村工作队的默默付出。自入驻以来,山南市融媒体中心驻克麦社区工作队始终将“走村入户、解民忧、纾民困”作为首要任务,以基础设施大调研、村情民意大摸排为重点,让“百日走村入户大调研”不仅走进群众家里,更走进群众心里。

踏遍村巷田埂,摸清民意“家底”

“书记,您可算回来了!”“您不在的这些日子,我们大家都惦记着您。”77岁的朗嘎老人一见到社区第一书记兼驻村工作队队长普拉,便紧紧握住了他的手,话语里满是牵挂。

“无论晴天还是雨天,总能在社区里看到驻村工作队的身影。”这是克麦社区居民对驻村工作队最真切的印象。为了全面摸清村情、吃透民意,驻村工作队经常揣着笔记本,穿梭在村巷田埂之间,挨家挨户走访,用“地毯式”排查的方式将全社区186户家庭的情况记在本子上、放在心上。

每到一户,驻村工作队主动围坐在居民身边拉家常,从“家里有几口人?”“主要收入来源是什么?”到“孩子上学方便吗?”“生活上有什么难处?”句句都问到居民心坎上。遇到居民不善表达,他们就耐心引导;碰到老人听力不便,就放慢语速、提高声音。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满了家庭情况、意见建议,更记着群众的期盼与需求。截至目前,驻村工作队累计收集群众意见建议15件。一次次“面对面”交流、“心贴心”沟通,不仅让驻村工作队摸清了克麦社区的“家底”,更让居民们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怀。

“以前觉得干部离我们很远,现在驻村工作队就像自家亲戚一样,有啥话都愿意跟他们说。”朗嘎笑着告诉记者,党群干群关系在一次次拉家常中变得愈发紧密。

靶向解决难题,把实事办在实处

“走访不是目的,解决问题才是关键。”在全面掌握村情民意后,驻村工作队对收集的信息进行系统梳理,针对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靶向施策”,用一件件实事温暖人心。

居民嘎多家的困境,此前是驻村工作队最牵挂的事之一。嘎多家中有四口人,两个子女大学毕业后一直没找到工作,家庭经济拮据,孩子就业成了全家的“心头急”。普拉得知情况后,当即四处联络爱心企业,一遍遍沟通岗位需求、推荐简历,最终为嘎多的女儿次珍争取到了合适的就业岗位。“现在孩子有了稳定工作,家里日子有了盼头,真是太感谢驻村工作队了!”嘎多激动地说。

残疾居民旺久的生活,也因驻村工作队的关怀有了起色。由于家中劳动力短缺,旺久的日常生活多有不便。驻村工作队队员们便主动把他的事当成自家事,时常提着米、面、油往他家里跑,帮着打扫卫生、询问生活需求,用常态化的关怀为他的生活添温增暖。“他们比亲人还贴心,有他们在,我心里特别踏实。”旺久说。

群众的“心愿”始终是驻村工作队记挂的重点。考虑到社区不少老人一辈子没去过拉萨,没能亲眼看看家乡的发展变化,驻村工作队还主动筹措经费,组织社区12名老人先后前往布达拉宫广场、西藏博物馆、罗布林卡等地参观。看着拉萨城里林立的高楼、便捷的交通,老人们纷纷感慨不已:“以前只在电视里见过,没想到还有机会能亲眼看到西藏变得这么好,真是打心底里感谢驻村工作队。”

除了关注社区老人,驻村工作队也格外重视社区残疾人员的需求。针对克麦社区残疾人较多的情况,驻村工作队更是主动对接昌珠镇政府和市残联,积极争取项目支持,最终成功申报“残疾人之家(残疾预防点)”提升改造项目,获得36万元资金。项目建成后,将为社区残疾人提供康复训练、技能培训等服务,让他们能“走出家门、走向健康”。

此外,驻村工作队队员们每次入户时,还经常自掏腰包或联系爱心企业为困难群众送上慰问金,累计达2.2万元。截至目前,已为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10件,用“实打实”的行动传递着温暖与关怀。

激活产业动能,让群众腰包更鼓

“要让群众长期稳定增收,产业发展是关键。”在解决民生实事的同时,驻村工作队更着眼于长远,将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关键支点,依托本地高标准农田建设成果,探索出“支部+合作社+党员+农户”的联动发展模式,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驻村工作队牵头推动土地统一流转,组织农户实施连片作业,引入科学种植技术,有效提升了青稞、小麦等农作物的单产与品质。“以前自家种几亩地,收成看天,现在跟着合作社干,有技术指导,收成也稳定了。”居民洛桑说。

为解决“种强销弱”的难题,驻村工作队还积极拓展销售渠道,与拉萨、山南、昌都、那曲等地的商超、农产品经销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实现产销精准对接。社区藏南谷地合作社还通过统一销售,为农户带来了254万元的分红,让村民们实实在在享受到了产业发展的红利。

“看到大家的腰包越来越鼓,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多,我们就觉得所有的付出都值了。”普拉感慨道。“百日走村入户大调研”活动,不仅是驻村工作队践行初心使命的生动注脚,更为克麦社区的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如今,行走在克麦社区,不仅能看到干净整洁的村貌、长势喜人的农田,更能感受到群众脸上的幸福感、心中的归属感。“从初见时的陌生,到如今能准确叫出居民的名字,摸清每一家的难处,我真正懂得了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有多少真情。调研期间,我们最大的体会是,只有离群众更近,才能和群众更亲。”普拉表示,接下来,他们会继续把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当成自己的事,通过宣讲把党的声音传遍村头巷尾,用更多务实举措凝聚乡村振兴的磅礴力量,让克麦社区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从走访摸底到为民解忧,从发展产业到强化治理,驻村工作队以汗水与智慧,为这片土地打下乡村振兴的坚实基础。如今的克麦社区,正朝着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方向稳步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