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人民团体工作

克松:村美民富幸福来

发布时间:2024-03-28 作者:记者 梁秋 来源:山南报

从泽当市区一路向南,沿着雅砻河谷经过片片田野,一座藏式牌楼矗立在路边,“西藏民主改革第一村·克松”的金色大字分外醒目。

图为克松社区。

西藏民主改革以前,克松村叫克松庄园,是旧西藏农奴主索康·旺清格勒在山南的六大庄园之一。克松庄园的农奴被当成“会说话的牛马”,承受着惨痛的人身奴役和经济上的剥削,饥寒交迫是他们悲惨生活的常态。

说起过去的苦难,克松社区82岁的索朗顿珠老人很有感触。他说:“我的父母都是农奴主的奴隶,我小的时候就为农奴主放牧,一天领到的粮食也只有一点点糌粑,根本就吃不饱……”

1959年,当时的克松村率先在西藏进行民主改革,成立了西藏第一个农村党支部。

民主改革后,索朗顿珠家分到了田地和牲畜,生活逐渐有了起色。他说:“民主改革不仅改变了我的命运,也改变了我孩子们的命运,现在他们都有稳定的工作和收入。”

走进西藏民主改革第一村陈列馆,一张张图片、一件件实物、一幕幕场景,生动立体地展示了以克松为缩影的西藏实行民主改革的历史进程。

图为克松社区荣誉墙。

在克松,流传这样一句话:“贵族的太阳下山了,我们的太阳升起来了。”

民主改革65年来,勤劳智慧的克松人在党的领导下,全心致力于经济社会发展,尽心竭力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大力实施科技致富,极开拓收入渠道,全村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

春暖花开,70多岁的多吉老人正在院子里拾弄花草,回忆起从前那段岁月,老人眼眶红了。1985年,多吉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担任了20多年的村干部,从农奴到党员、到村干部,多吉的人生彻底改变。

“我从没想过农奴有一天可以上学,这一切,都是党给的!” 老人动情地说。

在克松,党支部就是一座战斗堡垒,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他们是靓丽风景线,也是克松奋进路上的中流砥柱。

克松社区第一书记贵桑群培介绍,克松社区共有党员156人,党员中有能力有想法的年轻人越来越多,社区居民守望相助,有力促进了和谐社区建设。

党员索朗次旦致富后,在社区修建路桥、堤坝时,免费提供挖掘机;党员果珍经常关心慰问社区老人;党员索朗次仁组建施工队,承包土地种粮,教授种植技术,带动群众致富……

图为工人在温室大棚采摘蔬菜。

社区将集体土地集中管理,建设88座蔬菜大棚,种植白菜、辣椒、莴笋、萝卜、上海青等蔬菜,通过租赁蔬菜大棚,确保社区集体经济收入持续稳定。

居民白玛央宗租赁了6座温室大棚,她说:“在村子里种植蔬菜不仅可以照顾家庭,还能学到技术,有很多区外的种植能手在这边承包大棚,我也跟他们学到了不少蔬菜种植技术,收入也越来越好。”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总投资近6000万元,启动克松“生态文明小康示范点”建设,整修排水、照明、绿化系统,修建人民广场、便民服务中心、民族手工艺展示厅、农家书屋等,人居环境焕然一新。

依托克松生态文明小康示范建设,克松社区从创新社区治理的角度出发,借鉴“枫桥经验”推行“乡贤馆”基层治理新模式,调解和化解各类社会矛盾,提升社区居民幸福指数,推动党建工作向纵深发展。

图为克松社区阅览室。

对于社区治理,社区乡村专干次旦卓嘎认为:“乡贤们威望高、信誉好,出谋划策、各展其能,很多事情就好办多了。”

“我们的民主大道拓宽了,配套了给排水工程、照明路灯,社区基础设施更好,邻里关系也更和谐了。”社区居民白玛德庆说:“街坊之间有啥事一起商量,有啥难互相帮忙,很温馨。”

打造具有人情味、烟火气的社区,人人都成为基层治理的参与者,是克松社区幸福家园建设的目标。

2024年3月16日,一年一度盛大的传统春耕仪式到来。在克松社区,一大早,300多名群众身着节日的盛装,在肥沃的土地上举行隆重的春耕开犁仪式。献哈达、敬青稞酒、唱歌、跳果谐等传统春耕习俗逐一上演,既传承对丰收的渴望,更是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现在村庄美、庭院净、道路清,环境优美宜居!”克松社区居民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居民普布次仁说:“在党和国家的好政策下,我们村几年前就实现了农业机械化,大家种粮的积极性也很高,去年我家收入达到了20多万元,我坚信,在党的领导下,我们的日子会越来越好。”

绿色满棚俏争春,群众增收致富忙。克松社区党委坚持党建引领农业农村发展,购置农机具、收割机、翻地机、播种机,积极推广农业机械耕作水平,农业机械化率达到100%,全面提升农业产业现代化水平,促进了粮食增产、农民增收。2023年,社区居民人均年收入达3.1万元,社区基础设施和居民的生活质量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图为克松社区干净整洁的街道。

“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引领乡村产业振兴,全面激发农村发展新活力。”——这就是新时代克松的发展“密码”。

久久为功,善作善成。

“为持续推进乡村振兴,克松准备发展旅游产业,利用交通便利、红色文化以及集体经济的优势,打造集餐饮、住宿、休闲为一体的田园旅游产业,进一步拓宽群众增收渠道,共筑居民美好生活‘幸福圈’。”贵桑群培信心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