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我市以城市园林绿化整治为抓手,开展城区绿化提质改造,加强绿化养护管理,推动庭院绿化工程,以生态之美、文明之姿向大庆献礼。
今年3月11日起,全市掀起园林绿化提质改造热潮,从街边绿植精细养护到主干道景观升级,从苗木补栽到花卉点缀,一幅“城在绿中、人在景中”的生态画卷正徐徐展开。
“我们加班加点对城区道路两侧绿化开展翻土整地,拔除老化、损坏绿植并进行补植补栽,科学规划乔木、花灌木、小灌木等绿化苗木布局,保质保量推进绿化升级改造,为山南人民打造绿意盎然、舒适舒心的生活环境。”山南市苏阳园林绿化景观工程有限公司负责人钟波介绍道。
在香曲东路,身着荧光绿工装的绿化工人成为街头最美“园丁”,他们手持修枝剪,剔除枯枝、塑形灌木,肩扛垃圾袋,清理残枝、清除杂物,以行动守护市容整洁。这群“城市美容师”日均工作超过9小时,他们用双手编织着城市的生态脉络,让每条街道都成为生态风景线。
乃东区昌珠镇绿化工人达娃措姆擦着汗说:“我们连续干了一个多月,看着街道变美变绿,像收拾自家院子一样舒心,特别有成就感。”
城市绿化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坚持系统观念,尊重科学规律,以久久为功的韧劲造福人民。香曲东路扎西德勒广场上,苗木吊运车穿梭往来,工人们合力种植各种时令花卉、侧柏等,勾勒出立体绿化轮廓;湖南路湘雅广场、科技文化中心周边,绿化工人正抢抓黄金期开展精细化养护作业,新栽植的乔木花卉点缀街头,让山南这座城市既有了“颜值”,更有了“气质”。
“选择侧柏等常青树种,既能适应高原气候,又可形成四季常绿的景观骨架。”市城管局绿化中心主任索朗多吉介绍,此次改造突破传统“见缝插绿”模式,构建“乔木为骨、灌木塑形、花卉点睛”的立体生态体系,通过科学规划常绿植物与季相花卉配比,塑造“春有花、夏有荫、秋有彩、冬有绿”的城市绿地形象。目前,城区绿化已补植乔木1000株、灌木135万余株。
推窗见绿,行路有荫,出门进园。曾经灰色的街道变成了花草相伴的绿道。如今,健身休闲步道上,散步、锻炼、拍照的市民渐渐多起来,大家尽情享受着“城园相融”之美。
“在山南的这几年,见证了荒地变公园、街角成花园,每天走在路上,幸福感油然而生。”市民唐先生感慨道。
在湖南路湘雅广场散步的市民尼玛次仁说:“我每天都能看到绿化工人忙碌的身影,看着我们的生活环境越来越好,大家也都爱来这边锻炼了。”这个曾经的街角,如今成为周边居民的“幸福园”。
2024年,自治区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将庭院绿化作为一项重点工作大力推进。我市在推进城市绿化改造升级的同时,注重园林绿化进机关、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进场馆,倡导“拆建还绿、拆墙透绿、见缝插绿”等多种形式增加绿色植被,提升单位、居住小区绿地建设管理水平。
走进市中级人民法院院内,多种树木高低错落、层次分明,大片的草坪整齐美观,为环境增添了绿意和生机。绿篱围绕草坪,分隔装饰作用显著,整体布局规整有序,既美化环境,又营造宜人氛围。
截至目前,全市绿化升级已完成总工程量65%,湖南路、乃东路、英雄路等8条示范路段率先亮相,打造“一路一树、一街一景”的城市绿化景观。索朗多吉表示,“我们将确保5月底前全面完工,用层林叠翠的生态名片,向自治区成立60周年献上山南人民的绿色祝福。”
从街边一隅到全域覆盖,山南市以绿化为笔、以匠心为墨,在雅砻大地上绘制生态文明与城市发展共生共荣的壮美画卷。
中央部门网站
西藏自治区部门网站
山南市相关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