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今日山南

乃东区索珠乡全力推进乡村振兴工作小记

发布时间:2023-04-12 作者:记者次仁龙布 洛桑贡布 范生云 来源:山南报

以“产业”之笔描绘乡村振兴美丽幸福卷

——乃东区索珠乡全力推进乡村振兴工作小记

三月春意浓,索珠气象新。

在乃东区索珠乡“藏药谷”一排排整齐的温室里,村民们正在热火朝天地种菌包、摘平菇……

近年来,索珠乡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始终坚持把产业振兴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的根本,依托自然环境和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奏响了乡村振兴最强劲的旋律。

产业兴:农牧业发展有了方向

一直以来,索珠乡积极探索产业发展道路,但由于产业规模“小散弱”、缺乏市场竞争力等一系列问题,导致产业发展受制约,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索珠乡探索成立了乡村振兴党支部,下设高山畜牧养殖、藏药材种植、劳务输出、乡村旅游产业4个产业党支部,确定了以整乡推进为目标,各村入股、年底分红的方式,积极探索“支部+产业+公司”的发展模式,以产业振兴为抓手,推动产业促增收。

索珠乡党委书记、乡村振兴党支部书记徐国茂说,下一步,将立足现有的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进一步做大做强灵芝产业,扩大种植规模,完善产业链条,拓宽销售渠道,真正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有了党支部这一“龙头”,农牧业发展有了“指南针”,群众吃上“定心丸”。采取“公司+科研单位+基地+合作社+贫困户”的发展模式,建立了以“藏药谷”为核心的“一园三基地”产业链,药材种植面积达到500亩。2022年,索珠乡又成立了江之北农业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在结巴乡产业园区租赁25座温室大棚种植羊肚菌、白肉灵芝等,预计产值达240万元。

藏药材种植党支部负责人达瓦平措告诉记者,目前,“藏药谷”内长期就业10人,季节性带动群众367人,实现增收89.4万元,流转土地400亩,实现增收72万元。

因地制宜,从实处发力,向特色产业要效益。索珠乡不断完善农牧业结构,依托高山畜牧养殖党小组,逐年扩大六芽农牧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经营范围,持续发展壮大牦牛养殖产业规模。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202.95万元,带动群众增收33.96万元,村组集体分红24.04万元。

藏香猪也是索珠乡重点产业之一。记者在索珠乡藏香猪养殖基地看到,一排排干净整洁的猪圈依山而建,一头头野性十足的藏香猪或悠闲自在或欢快吃食。在这里,几乎闻不到普通养殖场的臭酸味,看不见污水和粪便。

“我们这里的猪,日常吃的都是苜蓿草等天然饲料,而且实行半放养,所以肉质好、营养丰富,深受市民欢迎。”养殖厂负责人强巴告诉记者,随着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如今,基地母猪存栏是830头左右,优质公猪存栏113头,仔猪存栏1000头左右。

农民富:幸福生活有了盼头

在索珠乡,鼓起腰包的群众回想起过去单打独斗、“流浪式”的打工方式,感触颇多。而今,索珠乡积极探索“党支部+公司+民工联队+民工”的有组织劳务输出模式,坚持以“联合、共享、互助、创新”为宗旨,形成了统一时间、统一地点、统一培训、统一输出的“四统一”服务链,全面推进有组织化劳务输出。

“我们按照人员结构,分组、分类划分,组建了由6支小分队,259人组成的索珠乡温雄民工联队,并确定了各组队长,负责日常人员安排和联络工作,建立了微信群,确保信息畅通,规范管理。”索珠乡人大主席罗布扎西告诉记者。

索珠乡索珠村康琼组副主任罗布多吉说,“今年我们村有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我们组织群众积极参与土地平整、水渠建设等项目中,增收效果很明显,我们将继续引导群众劳务输出。”

据悉,2023年第一季度,索珠乡民工联队通过资源分享、公司对接或承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小型项目,解决长期就业岗位9人,带动群众务工3500人次,实现增收165万元,为村组集体分红28.2万元。

“我们还积极引导农民合作社不断创新模式、规范管理。”徐国茂介绍,一直以来,索珠乡依托药材、畜牧等优势产业,将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更多群众增收致富作为重点工作来推进,切实让农民合作社成为农户与现代农业衔接的桥梁。目前,全乡共有合作社28家,直接带动213人,辐射带动群众实现增收77.7万余元。

乡村美:美丽生态有了底色

因山而秀,因水而美。几年前的一个名不见经传小山村,如今成了山南广大市民群众旅游打卡点。走进斯斯沟,草地、树林、帐篷、小溪,呈现一幅“小江南”的美丽风景。

在乡村旅游党小组的引导下,索珠乡实施了“民房改造、厕所革命、道路硬化、环境整洁”等一系列措施,提升了全村的“气质”,山沟里的“土村庄”变成了青山绿水环绕的“洋村落”。

乡村增“颜值”,绿水青山成为生态美好新底色。

在支岗村、在恰当村等地,水泥路一直往远处延伸,太阳能路灯夹道而立,农家小楼和庭院林立,周边生态优美宁静,村民脸上笑容洋溢……一幅令人欣喜的乡村振兴新画卷正徐徐展开。

“以前,村民缺乏环保意识,乱砍滥伐的现场时有发生。近几年,大家的生态环保理念越来越强,加上以‘云端上的党员骑行队’为主的护林员巡山守护,乱砍滥伐几乎没有。以前看不到的动物现在经常出现在村子附近。”说起索珠乡支岗村的变化,第一书记白玛曲珍感叹不已。

“从‘砍树人’到‘看树人’的转变,是我们支岗村生态环境蜕变的缩影。”白玛曲珍自豪地说。

“现在政策越来越好,我们的土房变成了藏式二层小楼,泥泞的土路也变成了水泥路,人人讲卫生,家里干净整洁,每个人都打扮得漂漂亮亮,现在我们真正过上了幸福美好的新生活了。”支岗村村民多吉说起村里的变化如数家珍。

据悉,索珠乡林地面积达31.1万亩、草地面积48.96万亩,森林覆盖面积达到全乡面积的三分之一以上。如今在索珠乡人人注重环境保护,人人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已蔚然成风。

人在景中,景在村中,村在水中。如今,放眼索珠大地,推窗能见绿、风吹有花香,林木葱郁、溪水潺潺的地方越来越多。碧水、蓝天、净土已成为新常态,人民群众的生态获得感、幸福感显著提升。